西泠名家参访布达佩斯中国文化馆

 

继去年“百年西泠·中国印”一带一路匈牙利特展后,西泠名家“舞动的线条”庆祝中匈建交70周年暨西泠印社名家特展又将登陆匈牙利布达佩斯。展览前夕,以陆元峰为团长的西泠印社代表团一行,参访了本次展览的承办方中欧文化教育基金会以及布达佩斯中国文化馆。文化馆文化艺术顾问柯沙·亚诺什、高宝石、新华社驻匈牙利首席记者袁亮、中国经济日报首席记者翟朝晖,以及部分书画爱好者等应邀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宾主各抒己见,现场气氛活跃。大家对近年来中匈两国交流成果有目共睹,对中匈、中欧文化艺术交流合作的前景充满希望。

 

 

座谈会部分对话内容如下:

张伟(匈牙利中欧文化教育基金会联合创办人、中国文化馆馆长):基金会成立5年多,中国文化馆建立2年多来,我们在中匈、中欧文化教育交流上做了一些事,得到两国各界同行和官方的认可,其中美术展是我们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希望在与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在书画印以及相关领域内展开更广泛持久的合作。

陆元峰(西泠印社代表团团长、西泠印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今年是中国成立70周年、中匈建交70周年、篆刻技艺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0周年,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我们自豪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国外,把中国的金石篆刻、书法绘画传播到匈牙利老百姓身边,通过这一形式,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中匈文化艺术界人事的积极推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欢迎匈牙利里艺术家、友人前来杭州西子湖畔参观访问我们西泠印社。

周国城(西泠印社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因为地域、文化、习惯、理解的不同,才会产生差异化。差异促使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我们要坚守西邻印社的金石精神,坚持原创。金石的画面虽小,但内涵丰富而博大。我们在展览、讲座、诗书画印方面需要广泛互动。国内南北、东西、闽南广州语言文化都有很大不同,中外更是如此。现在我们国力增强,也是传播我们民族文化、建立自信的最好时机。我们历史上像唐代、明代早就有我们自己的印象派、抽象派。徐渭、八大山人就是例子。毕加索也很欣赏中国的书法、绘画。西方绘画讲求写实明暗透视,是科学的,我们的绘画是写意境、重气,是哲学的。虽然表面看上去简单,但是几十年的功夫积累,就像射击一样,扣动扳机零点几秒完成射击过程,但那是通过长期训练才出来的结果。

江吟(西泠印社出版社社长、西泠印社集团公司董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离不开像在坐的各位在中西方文化传播交流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我感慨你们的作用可以用四个字概括,“文化彩虹”。我知道各种展览、活动、宣传很多,但很多是单色调的。你们所做的是搭建文化桥梁,是七彩的,绚烂的。

袁亮(新华社驻匈牙利首席记者):去年你们的展览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本人喜欢美学、哲学、艺术。艺术不仅潜伏在我的内心,也同样有更多人对艺术有更深的追求和向往。在中国文化馆的环境中,和西泠印社的艺术家们交流,能感受到更多的文化气息,有种赏心悦目享受之感。

 

翟朝晖(中国经济日报首席记者):首先肯定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是成功的基础。我也是因为从贵社去年展览中得到启发,委托中欧文化教育基金会本刚刚承办了我们的中国文字展,并取得圆满成功。你们选择的合作伙伴是得到双方政府都认可机构,策划和实战能力都很强。所以说有了好的伙伴你们的展览已成功了一半。预祝你们的展览更加精彩!

高宝石(匈牙利汉学家、匈中首席翻译):我是基金会的老朋友,我看到了这些年他们在中国匈牙利之间搭建文化桥梁所作出的努力,我很高兴能参与到他们其中来。也欢迎你们再次来到匈牙利,展示中国古老的书画、篆刻艺术文化。

亚诺什(匈牙利美术大学教授、著名画家、蒙卡奇奖获得者):我以画家和美术大学教授的身份参加今天这个活动。我也是基金会的好朋友,我们的文化艺术交流加强了我们的友谊和了解。我虽然从事油画,但我也非常重视东方中国的艺术,我跟随基金会去过敦煌,在那里和中国的艺术家们共同观摩和创作。我们学校的师生看了你们去年的展览都非常感兴趣,有人甚至开始研究金石篆刻。我相信以后在中欧文化教育基金会的帮助下会不断有更多、更进一步的艺术交流。欢迎你们来到匈牙利!

高东红(中欧文化教育基金会会长):我们基金会的每一位成员都会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包括我们以往和这次的展览。我们的风格是追求务实和高效,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匈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差异缩小,障碍排除。通过与西泠印社的合作,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探索。承接像西泠印社这样国家顶级水平的艺术展,对我们即是考验,更是机会。我们所有的交流项目都在延续,也希望与西泠印社的合作能够不断持续下去。